影響毛兔產毛量和毛品質的因素分析

  長毛兔的主要生產指標是產毛量,其次是毛品質。對兔毛品質的要求是白、凈、粗(絨毛要細)、長。只有弄清楚影響產毛量和毛品質兩個指標的因素,才能最大限度產出優(yōu)質的兔毛商品,獲取好的飼養(yǎng)效益。本文就影響毛兔產毛量和毛品質的各種因素做以下分析。 1 遺傳因素 產毛量(指每只兔單位時間內的產毛量,以下同)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因素。據德國研究,長毛兔的產毛性能遺傳力h2=0.5~0.7,不同的品種由于遺傳基礎不同,產毛量和毛品質都有所不同。在十年前,德系長毛兔的產毛量一直處于最高水平,但在近幾年,中國培育的長毛兔新品系產毛量達到了世界最好成績。經全國家兔育種委員會測定,73天養(yǎng)毛期最高產毛個體成績是591克,千只小群體平均產毛成績是公兔343克,母兔388克。 在粗毛含量方面,法系毛兔含粗毛10%以上,中系毛兔含粗毛10%~20%,德系毛兔含粗毛5%以下。中系和法系毛兔適合生產拔毛,德系長毛兔適合生產絨毛,這些品種都可以生產統(tǒng)剪毛,但粗毛含量高的品種在養(yǎng)毛期最后一月不會氈結,不需要梳毛,而粗毛含量低的德系毛兔則可能氈結,影響兔毛品質。 2 體重因素 體重與產毛的相關系數為0.65~0.70。一般來說,體重大,體型相應大,體表面積也大,產毛量就高,所以,選種時應適當選擇個體大、產毛量高、毛品質好的毛兔。但是,毛兔不耐炎熱,隨著體重和毛密度的增高,兔的散熱能力會明顯下降,所以大個體兔夏天中暑死亡的比例較高。目前選育的特大型毛兔(體重5千克以上)還普遍存在適應力差、繁育力差和易患腳皮炎的缺陷。因此,在品種選育上不宜過分強調體重指標。隨著體重增加,兔的采食量也在增高,大個體兔的毛料比不一定增加,反而可能下降。 3 性別因素 同樣情況下,母兔一般比公兔產毛量高25%~30%,去勢公兔比不去勢提高產毛量10%~15%。性別之間的差異與飼料供應是否充足決定產毛量,隨著飼料供應的改善,差距會相應擴大。在毛質方面,公兔粗硬毛的比例要比母兔少些。 4 年齡因素 毛兔的產毛量高峰在60~70周齡,在此之前,產毛量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高。到70周齡后,每年的產毛量要下降10%~15%。由于年齡因素引起的產毛量下降,公兔比母兔表現更明顯。第三次剪毛(一般在30周齡之后到34周齡之前)量,與此后到三歲齡總產毛量的相關系數為0.77,即第三次剪毛量高,此后的產毛量也高,所以,考察毛兔的產毛性能可以第三次剪毛量為主要依據。毛兔的平均產毛利用年限為3~4年。 5 采毛間隔時間 采毛間隔時間簡稱養(yǎng)毛期。采毛間隔時間長的產毛量要比間隔時間短者低,所以,縮短采毛間隔時間,可以提高產毛量,但這樣做會使兔毛較短,影響商品質量。傳統(tǒng)的采毛間隔時間是91天,一年采四次毛。近十年來,剪毛(生產統(tǒng)剪毛和絨毛)的間隔時間一般為73天,一年采五次毛,而手拔毛(生產粗毛)的采毛間隔仍為91天。 縮短采毛間隔能提高毛產量是因為毛纖維的生長速度隨著毛長度的增加而遞減。毛長長后,兔采食量下降,供應毛的營養(yǎng)減少,影響毛生長,這種情況全年能明顯表現出來,在夏季熱調節(jié)困難時更為明顯。據測定,60天、90天和60~120天三種不同的剪毛期內毛纖維的日平均生長速度分別為0.81毫米、0.70毫米和0.57毫米。采毛過程對毛的生長有刺激作用,采毛后毛纖維又開始以較快速度生長。 6 飼料營養(yǎng) 兔毛是蛋白纖維,含蛋白質93%,而且含有特別高的含硫氨基酸。因此,毛兔飼糧中必須含有足量的含硫氨基酸優(yōu)質蛋白質。在蛋白質和氨基酸充足、飼料供應滿足毛囊生長需要時,可以通過提高單位體表面積的毛囊數增加毛的密度和直徑來提高產毛量。而蛋白質、氨基酸供應不足時,不僅產毛受影響,生長也受到限制,尤其幼兔和育成兔更是如此。這是因為仔兔本身和毛囊發(fā)育之間會爭奪蛋白質的緣故。 含硫氨基酸不足會限制兔毛產量。當飼糧中含硫氨基酸充足時,就可增加性別之間的產毛差異。母兔產毛量高的天性也決定了其對含硫氨基酸和其它氨基酸的需求也較高。因此,長毛兔的飼糧中要重點添加含硫氨基酸和蛋白質水平比較高的原料,同時還要專門添加蛋氨酸。與限制飼喂相比,自由采食時,由于采食量增加,長毛兔的產毛量有所提高。在全部飼喂全價飼料、部分飼喂全價飼料配合飼喂牧草和全部飼喂牧草三種情況中,前者產毛量顯著高于后兩種情況,后一種情況產毛最少。飼喂顆粒飼料可以提高產毛量10%以上,這是因為顆粒飼料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了熟香味,且制成了硬粒狀,增加了適口性,因而兔采食量增加。另外兔對顆粒飼料的消化率也比粉狀料高。 兔體內缺維生素A和微量元素銅、鋅會嚴重影響兔毛生長,這種情況在高產兔群中表現明顯,應在飼糧中添加這些營養(yǎng)物質。 7 環(huán)境溫度 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持續(xù)升高,產毛量會不斷降低,每千克兔毛的飼料消耗也下降。越是高產品種,環(huán)境溫度對產毛量的影響越明顯。據統(tǒng)計,德系長毛兔毛生長速度與溫度的相關系數為0.505。環(huán)境溫度對兔產毛的影響,除了高溫熱應激的直接影響外,主要是通過采食量的增加或減少間接地影響產毛量。低溫情況下,采食量增加,產毛量高,飼料消耗多;高溫情況下,采食量減少,產毛量降低,飼料消耗少。 8 被毛密度 被毛密度是指在身體表面每平方厘米內的毛纖維根數。不同的品種,被毛密度不同。兔的不同部位被毛密度也不同,臀部及肩部兩側最密,腹下、四肢內側及背中線前段最稀。被毛密度與產毛量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6 被毛密度越大,產毛量越高。被毛密度除受遺傳因素影響外,還受飼養(yǎng)管理等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飼養(yǎng)管理不僅影響幼齡兔,而且也影響老齡兔。 另據觀察統(tǒng)計,營養(yǎng)水平高的懷孕母兔所產仔兔的被毛密度比較高,反之較低;冬季出生的仔兔被毛密度比其它季節(jié)產的仔兔被毛密度高。 9 管理因素 管理不善,衛(wèi)生條件差,如長期飼養(yǎng)在潮濕、污濁、擁擠條件下,又不經常梳毛時,可降低產毛量,使毛品質差、兔毛結塊甚至脫毛。 拔毛時如果消毒、保溫、保健措施跟不上,會造成皮膚炎癥和毛囊炎癥、應激消瘦等后果,嚴重影響以后的產毛量。體質健壯兔會保持較高產毛水平,體質瘦弱時影響產毛。 10 化學及生理因素 紫外線照射有助于兔毛生長,但可使毛變粗。微量元素鈷可以加速兔毛生長。某些激素也能刺激兔毛生長,口服或注射甲狀腺素,可促進兔毛生長,但使體重減輕。公兔去勢可使兔毛生長加快,毛纖維變細。 促進蛋白質合成的藥物如喹乙醇能夠提高產毛量,因而毛兔飼糧中可適當添加喹乙醇添加劑?;前奉愃幬锟梢砸种仆皿w內蛋白質合成,飼喂此類藥物會降低產毛量,因而應慎用此類藥物。 11 采毛方式 拔毛比剪毛更能刺激毛纖維生長,因而拔毛會對產毛量稍有促進。拔毛后毛纖維會顯著增粗,但密度也會隨之下降。粗度增加后就可生產目前市場比較受歡迎的手拔大粗毛商品。近幾年手拔大粗毛比刀剪統(tǒng)毛的價格高出50%~70%。作者單位:河南省舞陽縣畜牧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本站聲明/本站留言/廣告服務

辦公地址:石家莊市翟營南大街43號(槐安路與翟營南大街交口金馬國際A1座1803室)

郵編:050031 QQ:1178427225 電話:13373111846

傳真:0311-68090489 電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養(yǎng)殖產業(yè)網 www.healthy-flexible-body.com 版權所有冀ICP備20002390號-2 技術支持:星象網絡科技

冀公網安備 13010802001699號